2016年,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享有盛誉的“互联网女皇”,KPCB合伙人玛丽·米克尔有过一个预判:“语音拐点已经到来,在2015年智能手机销量下滑之后,Echo销量或将腾飞。”她亦明确指出:
“语音正在被重塑,成为人机交互的新范式,在过去75年里,每10年就有一次人机交互的重大革新,人类对机器的操作,从物理手柄按键,到物理键盘鼠标,再到触摸屏,而现在语音成为了重要的交互方式。”
蓬勃发展的智能音箱
2014年年底亚马逊发布了名叫Amazon Echo的智能音箱,到了2016年智能音箱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,全球出货量从2015年的120万台增长到了2016年的830万台。而在2016年,谷歌也看到了这个市场,在2016年11月正式发布Google Home。到了2018年智能音箱出货量高达6700万台。按照IHS的预计,2019年智能音箱的出货量将突破1个亿。
从2014年到2018年,无论是国外的Amazon,Google,Facebook,Apple,还是国内的阿里,小米,京东,百度,华为,腾讯,喜马拉雅都将智能音箱看成家庭流量的第一入口,纷纷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智能音箱。
从IHS的数据也能看出,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,Amazon的市场份额也在一点一滴的被竞争对手蚕食。
而在国内,智能音箱主要还是被阿里巴巴,小米和百度所霸占。在国内市场,国外的Amazon,Google,Apple 份额并不高。这主要一方面与国家的政策有关,比如Google服务国内无法使用,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在汉语识别交互上研究的不如国内的公司,使得国内智能音箱体验效果不如国内音箱。
智能音箱的主要功能
智能音箱主要有四大作用:语音交互,内容服务,互联网服务,和智能家居的控制。而在这几个方面上,语音交互部分主要靠第三方算法公司去实现。内容服务方面,喜马拉雅凭借多年的积累,可以给客户提供非常多的内容选择。阿里巴巴则是结合淘宝天猫,通过阿里音箱进行购物之类的互联网服务。智能家居的控制,则需要客户在整个物联网上有着更多的布局。这一方面,小米很有优势。而阿里阿里也准备在智能家居控制上进行发力,与其他物联网产品的供应商积极配合,布局物联网。
在语音算法方面,尤其是远场拾音的算法方面,基本已经被声智和思必驰所垄断。语音识别方面,思必驰,科大讯飞,声智等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,积极抢占市场。
从平台来看,凭借抢占Amazon和阿里两大客户,联发科无疑是这个市场主控芯片的最大赢家。而之前平板市场的主要玩家瑞芯微,全志,Amlogic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音箱,占领相关市场。瑞芯微更是通过与猎豹星空合作,推出AI语音芯片,通过百度,喜马拉雅等客户抢占智能音箱市场。
智能音箱市场发展展望
智能音箱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,个人认为其未来几个重要的趋势是:
1. 集成到电视机
国内很多新的智能电视都将智能音箱的功能集成到了电视里。这两天华为推出的荣耀智慧屏更是集成了6麦克进行语音交互,远场拾音。当然这个只是集成进去,并不能真正取代智能音箱。毕竟电视不能像智能音箱一样常开。
2. 高端,带屏智能音箱
智能音箱功能越来越多,越来越强大。使得用户需要带屏,甚至带摄像头的智能音箱实现更多功能。
3. 集成wifi 路由器
家里的各种设备实在太多了,尤其放在客厅的,如智能wifi路由器,智能音箱,电视盒子等等。若有一个品牌客户将这些功能集成到一起,即可解决强迫症的烦恼,又可优化网速(比如之前的连线用以太网或其他技术而非wifi,避免带来wifi的天线干扰)。
自从2019年,阿里将天猫精灵方糖R的价格定到89元后,对整个智能音箱市场来时带来不小的波动。阿里为了抢占市场,大力发扬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精神,将卖价定位到了低于成本价。但是国内的电子市场就是这么残酷,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当然阿里是大金主,一下子将价格定位如此之低,也很难有人跟下去。所以各家应该会向更多利润,更多功能的高端智能音箱发展。当然,这样未必是坏事。想当年国内做平板市场的时候,一味地杀价格,不在乎产品的性能,加上大屏智能手机的崛起,使得平板加速灭亡。希望智能音箱可以更好,更良性的走下去。
至于智能音箱是否能成为家里的入口,个人认为,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多入口世界。车,智能音箱,手机组成多维入口,而手机又是整个多维入口的钥匙。通过生物识别,手机进行身份认证,成为各入口的钥匙。手机在家里,则打开智能音箱遥控家里的各种设备;在路上,则是打开车内主控的钥匙;在公司,则是打开公司电脑,办公设备的钥匙。